深圳市深岩燃气有限公司白芒村瓶装燃气服务点
深圳深岩燃气有限公司(公司前身为”深圳岩谷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是深圳市首家中外合资专营液化石油气的燃气企业,批淮日期为1991年4月,现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与……
| 企业详细介绍: | 一、概念释义 1、由来本质安全源于按GB3836.1-2000标准生产,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的分类,防爆电器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种类,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 即瓦斯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之后本质安全的概念传播开来,并作为设计各种产品的一种指标,也成为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2、定义(1)、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即发生人为的误操作,由于设备本身的安全措施,仍能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2)、具体包括失误—安全(误操作不会导致事故发生或自动阻止误操作)、故障—安全功能(设备、工艺发生故障时还能暂时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安全状态)。 3、人的本质安全(1)、概念:人的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2)、含义: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3)、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同时又是有具体小目标组成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4)、本质安全行为的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5)、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6)、“本质安全”理念的提出,符合企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和员工自身安全防护的需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预防,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是安全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4、物的本质安全(1)、当用本质安全来描述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时,在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中,把“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2)、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的本质安全主要起始于设备的安全基础牢固程度,即利用设备本身构造的安全性和运行的适应性,防止事故的发生。设备从投入运行之日起,就必须具备其本身应该具备的安全指数。本质安全必须从设备的设计抓起,要通过不断改进,杜绝因设备本身故障可能导致的事故,以保护人员不受侵害。(3)、只要实现了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在这种安全观念的指导下,我们通过严格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和精心的维修保养努力实现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物的因素的控制成为一个时期的安全工作的重点。本质安全和产品安全强调实现机械设备、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安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4)、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本质安全也是相对安全,属于可接受的危险。“不存在危险性”的本质安全、产品安全并不存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实现了本质安全、产品安全,我们仍然需要小心谨慎。 5、本质安全管理(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2)、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三个阶段。国际安全管理基本上是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主线来进行的。预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其基本原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以管理潜在危险源来控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6、本质安全性评价(1)、安全性评价,就是一种预防性的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安全性评价就是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性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自我诊断的手段,是掌握企业事故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提高反事故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控制事故的一个重要途径。(2)、安全性评价贵在真实。为此,对于定量指标,要尽量采集规范化的真实数据。而对于不能定量化的定性指标,可由专家组成评价小组,以问卷调查、实物抽检、现场测试等方式收集信息,再根据评估规则打分,然后得出相对量化的评价,从而为企业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3)、意义: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对人、设备、环境本质安全化的量化描述和评价结果,因而安全性评价就是对某一生产系统本质安全化水平的评价。某一生产系统通过第一次安全性评价,经过整改和运行一个阶段之后,又需进行第二次安全性评价。如此不断地评价下去,企业的本质安全化程度必然会不断提高。 7、本质安全企业(1)、背景:本质安全和企业安全文化紧密相关,属安全管理的文化范畴,其实质内涵是实现人的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眼下,安全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各类事故依然频发,根本原因就在于安全文化的缺失。“临阵磨枪”也许能保得一时安全,却不能保障长治久安。对企业来说,安全文化的建立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安全生产活动则是第二位的,它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进程和质量的高低。(2)、概念:企业的本质安全化就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扩大,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生产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系统本身具有相当可靠的质量,系统运行中同样具有相当可靠的质量。(3)、措施: ①、实现本质安全化,要求安全技术的发展必须超前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要求不断改进防护器具、安全报警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②、实现安全本质化,还要求人-设备-环境必须具备相当可靠的质量。因为质量不合格的系统必然存在危险因素,并潜伏着事故隐患,不论是设备故障,还是人员技能不合格,都可能酿成事故。 ③、实现安全本质化的关键,在于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有效地控制。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本质安全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运行本质安全这是指设备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并且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 b、设备本质安全设备在设计和制造环节上都要考虑到应具有较完善的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c、人员本质安全这是指作业者完全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 其次要开展安全教育,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第三要提高职工的政策法制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 d、环境本质安全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 实现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应保证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 实现时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必须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新。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人员在体力能承受的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 实现物理化学环境本质安全,就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对采光、通风、温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实现自然环境本质安全,就是要提高装置的抗灾防灾能力,搞好事故灾害的应急预防对策的组织落实。 e、管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当前,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问题发生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型管理。为此,必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做到超前预防。 “一分侥幸、十分危险”,“事故猛于虎”,只有把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的行为准则上,溶入企业的血液中,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中,固化于一言一行,企业的本质安全才能最终实现。 |
提示:该企业目前不在招聘中,暂无任何招聘信息,请自觉飘过,勿扰!
请注意任何职位招聘信息和企业信息都由用户自行发布,本网不对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负责 遇招聘单位以任何理由收取费用、要求在指定地点体检/培训或来车接送、扣押身份证等,请避至安全区域后报警 |